时间:2024-01-04 发布:柯伟彬 作者:柯宏胜   浏览数:629 评论数:0
题记:谨以此文悼念敬爱的母亲
●藕塘孤荷
转眼间,母亲逝世已经一个月了。
我是在从老家回合肥的路上接到哥哥电话,得知母亲逝世的。上月的今天,我陪两位同事去九华山办事,下山途径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所在地柯村,同事劝我绕道回老家看看。
下午两点半,我踏进老家的门。母亲已经生病在家卧床八个月了,对于我的突然到来,在家照料的六姐和从县城回家的哥哥都有些诧异。姐姐介绍说,今天,母亲有点神志不清,已经不太认识什么人了。但是,我来到母亲床前,喊了一声:“姆妈,你晓得我是哪一个来看你吗?”母亲闻声突然清醒,竟然一口叫出我的名字,喃喃地说:“我的儿还不晓得吗?”说完潸然泪下。我的心灵遽然感到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撞击,眼里也涌动着泪花。我在省会合肥工作,由于工作忙的缘故,很少回家,不能亲自照顾母亲,一直心存歉意。我为床上躺着的母亲擦拭眼泪,摸摸她老人家的脸,握着她的手,安慰她说,您会身体康复的,今年是您88岁寿辰,到您生日那一天,我们晚辈还要为您祝寿呢!我还要带您到合肥去呢!母亲说,我等不到那一天了!我说,不会的,您现在精神不是很好嘛!我在床前和母亲聊了半个小时,感觉她精神尚可,应该问题不大,就和她告别了。没想到这竟然是永别!
我和两位同事一起开车回合肥,还没有到合肥,就接到哥哥的来电,电话那头哽咽着告诉我,母亲已离我们而去了! 我感到震惊,也很意外,因为和母亲告别不到两小时的时间,刚才还很正常呀!要知道这样,我就不应该离去,应该陪在她老人家身边!同时,也暗自庆幸:幸亏下午弯道回去与母亲见了一面,否则,如果路过家门不入,而未曾与母亲谋面,必将抱憾终身!
晚上,我带上妻子,再次赶回老家柯村料理后事。五位姐姐和哥哥以及外甥、外甥女们看见我回来,哭成一团,尤其是念初中的小外甥女钱成,每天都来外婆这里陪伴,哭得尤为伤心,令人心里一阵酸楚。每天在此照料母亲的六姐介绍,当天母亲特别希望有人来看她,我从远处来看她,也许是了却了她临终前的一个心愿。入殓时,我再次见到了母亲的面容,她的神情十分安详,就像熟睡一般。因此,我断定,她没有带着多少遗憾离去!因为她的48个直系下辈,虽无多大作为,却也没有人为她丢脸!
母亲一生勤劳,为人和善。母亲五岁时,是作为童养媳来到我家的。全国解放前,大军渡江南下后,她参加了革命工作,曾任区妇联主席,是个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。由于我父亲也参加了革命工作(那时没有工资),长期不能顾家,家里小孩较多,还有上辈老人需要照顾,家中没有劳力干活,五十年代后期,母亲只好退职回家当了一名家庭妇女,挑起十来个人口大家的生活重担。
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,挑水、生火、做饭,再招呼大家起床,吃早饭。之后,她要去干农活。晚上,她还要为我们兄弟姐妹缝补洗浆,纳鞋做衣之类。从我记事时起,就知道她是生产队的党小组长和妇女队长,在农村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时代,她巾帼不让须眉,重活难活抢着干,完全像个男劳力,一担能挑起一、两百斤。直到七十多岁她还能轻松挑上百把斤的担子。她种菜、插秧、耘田、割稻、脱粒、修水库、上山打柴样样在行,几乎年年都能得个上面各级颁发的奖状贴在家中,所得奖状并不比在外面工作的父亲少。除了工作能力强以外,母亲还热心助人。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,母亲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,经常热心助人,宁愿自己挨饿受冻,也要给那些孤寡老人,揭不开锅的邻居送去食品衣物。有一外来贫困户,没有房子住,母亲不顾家里本来人多空间小,把家里腾出两间,把这一家人安置在自己家里免费住着,一住就是五年。每年春节宰杀自己家养的猪,总是先给队里五保户和左邻右舍送去香喷喷煮好的杀猪汤和一碗肉。
母亲在村里人缘极好,谁家有争吵纠纷,就请她去调解,她总是耐心地去说服双方,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。母亲在村里颇受尊重,自父亲1999年去世后,母亲就随我们这些子女住在不同的外地,每次回到村里,乡亲们就像是来了亲戚似的,这位邻居邀请在她家住几天,那家村民也争着邀请住上几天,很是热闹。
终身为善有好报。母亲出殡时,我真正感到了母亲在村里所受尊敬的程度。母亲出殡,简直就是小镇的典礼。四月,正是雨纷纷的时节。当时,天空中飘着小到中雨。八位壮汉抬着母亲的棺木,缓慢前行。远近许多乡亲冒雨自发前来送行。尤其令人感动的是,当送母亲的殡仪队伍经过柯村小镇的每家门口,家家户户主动燃放鞭炮迎送,在小镇街道住户商店密集处,由于街道两旁每家都燃放鞭炮,硝烟弥漫,造成几米以外就看不见了。我和哥哥作为孝子,不停地奔跑到这些放鞭炮的乡亲们面前跪下答礼,虽然当时气温只有十四、五摄氏度,由于需要答礼的乡亲很多,以至于运动过猛,汗水和着雨水刷刷流淌,感到热得快要休克了。
“母言传身教,何谈硕果几许,当鼎力效也;娘以杏育儿,已是福寿双全,亦安心辞之。”横批是:“母仪千古”!这是村中长辈以我们兄弟姐妹们的口吻写的悼念挽联。挽联中,把父亲的名字“传”和母亲的名字“杏”巧妙暗藏其中,概括了母亲一生,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母亲虽然走了,但是她勤劳的作风,助人为乐的精神,永远值得我们晚辈学习,确实会千古长存的!
母亲,您一路走好!我永远怀念您!
(本文写于2010年5月18日,定稿2010年5月23日凌晨两点,北京记者公寓。此文曾获2010年“华夏情”全国诗文书画大赛散文类作品一等奖)
【作者简介】
藕塘孤荷,男,原名柯宏胜,安徽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(正高)、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安徽新闻界首个“全国五一劳动奖”获得者、中国新闻奖和中国韬奋长江新闻奖评委。他还是中国科技大学新闻顾问、合肥市委市政府外宣顾问、安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、电视新闻学硕士生导师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和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永久会员。有60多篇稿件荣获中国新闻奖等全国及省级新闻大奖;发表散文、诗歌数百篇(首),诗歌、散文十多篇(首)分获全国文学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已出版专著诗歌散文《雪泥鸿迹》、《大明巡海道柯乔》等多部作品。
【朗诵者简介】
梅兰,女,安徽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。
钱江月,男,安徽池州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频率副总监,国家一级播音员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图文或视频来源于宗亲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,由本站编辑整理,仅供个人研究、交流学习使用,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改或删除,其他网站原创类内容一切版权归中華柯氏网所有,如需转载请联系本站 admin@cnkes.com,并注明来源,谢谢配合。
【中華柯氏网】WWW.CNKES.COM 专注于柯氏家风 | 家训 | 修谱 | 寻根 | 联谊 | 文化 | 公益 | 传承文化,服务宗亲。
中華柯氏网文化研究会
网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改正!
cnkes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备案号:粤ICP备09039593号